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各有千秋特色面
当前位置: 敦煌旅游包车 > 饮食文化 >

各有千秋特色面

    北方人,素来喜欢吃面,不管到什么地方,在舟车劳顿、饥肠辘辘之时,来一碗面,唇齿间的那份愉悦,绝不亚于吃山珍海味。这里,我就把自己走南闯北吃过的各种特色面条说给爱吃面的朋友听。

    徽州生炒面有嚼头

    我爱吃炒面,也会做各种炒面,如蔬菜炒面、肉丝两面黄、三鲜烩炒面、黄油通心粉,甚至连将面条油炸至脆酥再盖花色浇头的脆炒面也精通,所以我常以“炒面专家”自居。

    某日午休,我正在办公室里大吹“炒面经”,冷不防听到那位平时难得开口的安徽人老方冒出了一句:“我们徽州的生炒面你会吗?”生炒面?面生炒?这可是头一回听说,我也一下子变得哑口无言了。

    整个下午,我心里老是七上八下的,横思竖想后才决定“不耻下问”于老方。三学三试下来,总算是掌握了生炒面的要领。首先要选用比一般炒面更细一点的手工面,炒前先抖去干粉,略加油拌和,以防粘结;其次要配以含水量较高的蔬菜,如白菜、太湖菜、鸡毛菜;其三是先将菜丝煸瘪起锅,再下面条炒散,然后盖上菜丝,洒些汤水,盖上盖儿,用中火焖至生面条吸足汤汁后,开盖挑散拌匀,加调料和汤水,最后还得加盖以小火焖制;第四,焖干水分后揭盖,挑起面条来检查,若有白心,再洒些水,炒匀后继续焖,待面条熟透时,再炒几下即成。

    生炒面比熟炒的面更硬脆干香、醇厚入味,比较适合那些喜欢面条吃口硬脆有嚼头的人。


    库尔勒拉面“抽”出来

    每当看到兰州拉面馆,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赴库尔勒途中吃拉面的情景。

    那年我去新疆做技术咨询,一天从乌鲁木齐乘小巴赶往库尔勒,中途又冷又饿,见路边有一溜十多家拉面小店,于是决定进去打尖。由于那些店都不过是支起的篷帐或简陋的木屋,所以我们选了家干净的进去。店里有四张小方桌八条长板凳,我们竟占了一大半。我看见一个女孩伏桌猛抽着什么,走过去细瞧,稀奇!女孩抽的竟是面条。只见她左手握成空心拳,右手一扯一拉地伸缩着,左肘下是一盆浸没于油中的粗面条,好似盘在纱筒里的粗纱,她的动作就像抽纱一样,粗“纱”穿过左拳孔,经右手一抽一拉就成了细“纱”。面条就这样绵绵不断地被“抽”出,约2分钟就盘成了一堆。女孩扯断面条,称足150克,交给煮面人,面煮熟后,那人再捞起顺势入平底锅加些白菜丝和调料炒匀。一会儿工夫,油亮光滑的炒面就端了上来。我挑起一尝,面条光滑爽口、软韧耐嚼,那奇妙的感受,让我现在想起还在咽口水。

    延吉冷面辣人心

    某日,和朋友去吉林某处公干。我们顺便拐到延吉,一是想看看海蓝江,二是想吃一顿地道的延吉冷面。然而正所谓“看景不如听景”,海蓝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蓝,于是我便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延吉冷面上了。

    我们找到一家冷面馆,进去等了好久,所点的冷面和几样小菜才端上来。看上去,这面的颜色和北京的冷面差不多,面上盖有几片狗肉、黄瓜和一个切成两半的鸡蛋,还有辣椒酱。看着那红红的辣椒酱,着实令人生畏,再看看那几样小菜———桔梗、酱狗肉和泡菜,这些小菜的辣似乎也不比冷面逊色。虽说我和同伴都不是吃辣的行家,但还是毅然挑起冷面吃了起来。

    太辣了,我嘴里一片火辣辣的感觉,只觉得冷面过处一股暖流,不一会儿,整个胃部就风起云涌,继而是满头大汗!除了辣,这延吉冷面给我的印象还是辣。解辣不能指望冷面汤,我只好用狗肉、黄瓜和鸡蛋来减轻辣的刺激了。

    我们一面享受冷面的辣,一面吃着桔梗、泡菜和酱狗肉。桔梗吃起来有些脆甜;泡菜甜中带咸,全吃不出辣味;狗肉没有什么腥味,却有邯郸马丑酱牛肉一般的香味。渐渐地,我的味觉总算从辣酱冲击中恢复过来了,我反倒是感觉辣得够味……

    老北京炸酱面冷热皆宜

    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如馒头、花卷、包子、饺子、馄饨、烙饼、面条。不过我发现,日常生活中的老北京人更喜欢吃面,他们一提到面,多是指面条。

    老北京人吃面条有固定的套路。城内居民一般只吃抻面和手工切面。抻面是将和好的面团擀成大片,用刀切成条,再将切下来的面条撺成一把,双手拎起抻长,截去两头连接处,直接放入沸水锅内;切面是将面团擀成薄片,撒上干面,叠而切之成丝状;此外还有做宽形“板儿条”的。面煮好后可浇不同的“浇头儿”,并据此分为炸酱面、麻酱面、打卤面等品种,其中,我最钟爱的还是老北京的炸酱面,并对其用料及食法有过一番研究。

    老北京的炸酱面,常见的是猪肉丁炸酱———以半肥瘦猪肉丁加葱、姜、蒜等入锅炒香,再加入稀黄酱,盖上锅盖,以小火咕嘟10分钟。这时,肉丁被黄酱咕嘟透了,肉皮红亮,香味四溢。讲究的则是里脊丁炸酱、三鲜炸酱等,另外还有木樨炸酱、豆腐丁炸酱、烧茄子丁炸酱等素品。老北京人吃炸酱面,冷天讲究吃热的,谓之“锅儿挑”(完全不过水),热天吃过水面,但要沥尽水。根据季节变化还要佐以各种时鲜小菜,谓之“面码儿”。初春,用掐头去尾的豆芽菜、只有两片叶子的小水萝卜缨;春深,面码儿则是青蒜、香椿芽、青豆嘴、小水萝卜缨;初夏则以新蒜、鲜豌豆、黄瓜丝、扁豆丝、韭菜段等为面码儿。

    太原刀削面绝天下

    山西面食素有“甲天下”之说,而山西刀削面则被誉为天下一绝。

    在太原的一家小面馆里,我要了一份浇卤刀削面,细品之,只觉那面是柔中有硬,软中有韧,口感甚佳。遵照店主的吩咐,我略加了少许山西老陈醋,食之尤觉滋味奇特,最后竟连呼“大妙”。店主人闻之介绍道:这面除浇卤外,还可炒食或凉拌,几种食法均有独特风味。他还颇为得意地说,对食客来讲,吃刀削面是饱口福,而观看用刀削面则算是饱眼福了。刀削面的制作真有这么神奇?带着疑问,我吃罢面便去观赏大师傅的操作———只见一口热气腾腾的大锅里水花翻腾。师傅一手托面,一手拿刀,直接将面削到开水锅里,其运刀之快,看得我眼花缭乱,那情景真有“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之妙趣!店主人介绍说,刀削面的制作要诀是:“刀不离面,面不离刀,胳膊直硬手要平,手端一条线,一棱赶一棱,平刀是扁条,弯刀是三棱。”据说,太原饮食行业的削面高手每分钟能削118刀,每小时可削25公斤面粉和成的湿面团。

    兴平面鱼子酸辣可口

    在陕西省兴平县,至今尚有一些高原上的农民未用上电灯,他们住在窑洞里,晚上以“洋油灯”照明。到了夏天,窑洞里不通风,干热炕人,汗出如浆。当地的人平日想喝冷饮比较困难,于是只能吃一种叫“面鱼子”的冷食。

    面鱼子,因形似小鱼而得名,不过我却觉得它更像蝌蚪。这是一种极普通的冷食,是用荞麦面做的,灰白色。它既有稠的,也有稀的,总带些汤水,放凉了吃,味道不像一般冷饮是甜的,而是又酸、又咸、又辣。

    面鱼子的做法很简单,用清水将荞麦面调稀,倒入漏勺,然后右手执勺,左手拍打右手腕,将荞麦面糊漏入沸水锅里,待面鱼子煮熟后,用漏勺捞起来放入冷水中浸凉,就可以了。

    每逢当地小镇庙会,街旁总有几处卖面鱼子的食摊。摊子间摆一张小桌、三五张小板凳,桌上放着一插满了木筷的筷笼。小桌旁边,另置两个大盆,上面盖着盖儿,一盆装面鱼子,一盆装用黑醋、酱油、蒜泥、辣椒酱、芝麻酱、香油、咸胡萝卜末、咸白菜末和井水对好的汁水。食用时用漏勺将面鱼子从盆里捞起,控一下水便装碗中,舀入汁水就行了。这算是地道的陕西面鱼子吃法,只是我觉得用生水对汤汁、泡面鱼不合卫生要求,若能换成凉开水就比较理想了。

文章来源:敦煌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