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我们和最美青海古村落牙什当“七仙女”少了一个约会
当前位置: 敦煌旅游包车 > 旅游常识 >

我们和最美青海古村落牙什当“七仙女”少了一个约会

  敦煌旅游讯 牙什当村虽然属于同仁县扎毛乡管辖,却和泽库县麦秀林场毗邻,因此这里自然成为旅游资源富集区。也许很多游客去过牙什当村附近的扎毛蝴蝶谷、热贡知名古刹德钦寺、宗科寺、宗俄寺这三座具有百年历史的藏传佛教寺院,但相信他们都没有去拜访那里的“七仙女”。

  质朴而又古老的民居

  扎毛河从牙什当脚下潺潺流过

  牙什当村真的有“七仙女”?哈哈,她们已经化身成七棵古树啦,不信你看看:那并排而立的七棵古树,枝繁叶茂,每一个枝条随风起舞,就像仙子的裙裾在舞中飘曳。这七棵古树中的“大姐”今年已经337岁了,“二姐”也有280岁了,最小的“七妹”也已到了花甲之年,但她们个个风姿绰约,身上被人们挂上红绫,视为仙女的化身。如今,这七棵古老的杨树,已经被载入《中国古树名录》。

  但凭这古树群,牙什当村就显得卓尔不凡。

  “扎毛”,藏语意为曾经逼着赶走古人的地方。古老的羌族曾在这里繁衍生息,强大的吐蕃也曾在这里饮马,蒙古人也曾经在这里留下脚印……历史更迭,时代变迁,谁被谁赶走都已经成为过去式。如今,牙什当村是藏族人的家园,这里的人们和地仓、香尕日仓、木合沙、和日两合、玉俄、卡雅合、岗日等总称为扎毛人。

  牙什当村被扎毛河一分为二,该河是隆务河的主要支流,在牙什当村孕育出冬虫草、雪莲、大黄等名贵药材,如果运气够好,还能在这里看到雪鸡、兰马鸡、石羊、麝羊等野生动物。

  牙什当古树群

  牙什当村宗科寺和宗俄寺都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在牙什当都有可能欣赏到独特的“拉什则”。“拉什则”是流行于同仁县一带的民间舞蹈,藏语意为神物,又俗称龙鼓舞。

  相传天地玄黄之时,三十三位诸神与阿修罗为争夺长寿发生了一场恶战,人间的十三战神帮助天神战胜了阿修罗。赤松德赞赞普时期,十三战神之一的拉赞木洪果神被莲花生大师派来安多地区作地方神,定居于热贡扎毛神山,拉赞木洪果将天界十二地度母表演的拉什则舞蹈传给了扎毛地区百姓。自此,当地青年在春天到来的时节,身穿盛装,手击单面羊皮鼓,从农历正月初三至初九日,天天欢跳拉什则舞,祈愿地方平安,农牧丰收,吉祥如意,年复一年,成为一种习俗,当地称这种欢庆的日子为“拉什则”。因此,传统的拉什则舞只限13名男青壮年表演,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十三位战神。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重新恢复的拉什则舞改变了以往只有13位男子表演的程式,参加龙鼓舞表演的人数不再受限。

  拉什则节日期间,各村青年男子早早准备,互串村庄,献艺比赛,有点像巴西盛行的桑巴舞。这些健壮青年男子挚鼓表演,节奏铿锵,动作健美、齐整,勇武之中显示了洒脱自如的性格。集体表演,队形变化如阵战,其中也有个人的旋子,侧翻身特技表演。现今牙什当村的拉什则最为出名,享誉省内外。

  和其他地方不同,牙什当村拉什则舞表演结束后,挑选好与跳舞男子数目相同的美丽姑娘来扮演王母娘娘和地母,她们一手托着盛放着锦缎、茯茶和炒面的贡品盘,一手提着沏好的酥油奶茶,轻歌曼舞、身影摇曳,随着美妙的唱腔,舞摆着将供品敬献给扮演战神的男子。

  为了保护热贡文化艺术,传承和发扬民间藏戏,不断丰富基层群众业余生活,筹备了整整七年的扎毛乡牙什当民间藏戏团于2014年11月注册成立,每年隆务地区六月会期间,他们都会无偿为当地群众送上拉什则这道文化大餐。

  同仁六月会在藏语中被称为“周卦勒柔”,是一项传统民族民间的娱乐活动,原始风味极为浓厚,至今已延续了四五百年,它集宗教、祭祀、娱神、娱人于一体,充满了神奇与欢乐,主要活动有祭神仙、上口扦、跳神舞、爬龙杆、打神鼓、唱“拉伊”,最后是法师“开山”。

  闲步牙什当让人心旷神怡

  除了拉什则舞,六月会上必不可少的还有“勒什则”、“莫合则”。

  勒什则是同仁县的一种民间舞,藏语意思是龙舞。相传早在400年前,热贡麻巴一带气候干燥,久旱无雨,村上由阿尼阿拉果带领众人修渠,欲引泉水浇灌村北托洛滩上的田地,但渠道淤沙太多,泉水难以通过,众人认为,这是龙王不悦的原因,于是阿尼阿拉果带领村里的童男童女在农历6月20日前往泉边,向潜居水中的青龙唱赞歌、念诵词、跳舞,上香焚纸,祈求泉水兴旺,顺利过渠,保佑庄稼丰收,久而久之,这一祈祷活动成为节日,称作“鲁什则节”,意为龙舞节。后来,跳舞场合由泉边移到打麦场上,每年农历6月22日至25日,全村男女老少身着盛装,齐聚打麦场上,排成长长人龙,敲锣打鼓,跳龙舞,攀龙树,饮酒吃肉,尽情狂欢,庆祝一年一度的“鲁什则节”,形成了热贡文化的独特现象。

  莫合则是一种古代藏族军队舞蹈,它是同仁地区民间三大舞蹈之一,主要在六月会期间隆务河谷地带的村庄会演。军舞是一种大型广场歌舞,类似于中原汉族聚集地的社火和西藏的“望果节”表演,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欢庆的娱乐性,舞蹈风格体现出威武、雄壮、豪放、欢乐的特点,从中表现了藏族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祈求和平安康的美好愿望。相传,藏王松赞干布、赤松德赞时期,唐蕃之间有时失和,在同仁与甘肃夏河和甘加一带两军交战,后经高僧调解停战。据说当吐蕃军队载歌载舞欢庆停战时,从军队驻地达加尖措中出现两条龙,一龙似虎,一龙似豹,与欢庆的人们同欢共舞已久,演变而成莫合则。表演这种舞蹈时,舞者身带彩色条纹服饰,头戴虎豹面具,手提弓和矛、刀、军旗等各种武器,高喊“哎哈-哎哈”口号,左转右转,边跳边排成各种队形,还舞出两军交战的场面。

  最后要给爱美的女孩提个醒,如果去了牙什当村,别忘了买上一个梳妆盒,牙什当村传统民族木器技艺一流,已有两百多年历史,他们纯手工制作的梳妆盒,肯定会让你爱不释手。 

  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宗科寺


文章来源:来源忘了,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