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舌尖”上的西藏 —藏式饮食文化发展速写
当前位置: 敦煌旅游包车 > 饮食文化 >

“舌尖”上的西藏 —藏式饮食文化发展速写

“煮牦牛肉、煮藏鸡蛋、人参果炒饭、还有像饺子一样的牛肉包子和像奶茶一样的西藏甜茶,虽然我因高反胃口不佳,但我还是吃得又饱又撑。”陈琪儿是第一次进 藏,虽然身体稍有不适,但西藏美食她还是尝了个遍。25岁的她来自陕西,是个名副其实的“吃货”,用她的话说就是:西藏不仅有令人惊叹的风景,更有让人留 恋的美食。这也印证了人们常说的:不吃藏餐不能算真正到过西藏。

食物,在每一个地方,代表的不仅是温饱,还蕴含了一种记忆的传递,并被烙上深刻的地域印记。从入口的那一刻起,便在舌尖上勾勒出一道道人们辛勤劳作的画面。在西藏,独特的环境造就了独特的饮食文化,记者带您走进藏式餐饮文化之旅。

藏餐是对西藏及广大藏区餐点的统称,具体地说就是以拉萨藏餐为代表的藏族餐饮。它是用藏区原产动植物等为原料的菜肴和饮料,以手、刀、勺为主要的用餐工 具。藏餐没有明确的菜系菜派,大致可分为四大风味。姜菜,指高寒牧区的饮食;卫藏菜,指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地区的饮食;宫廷菜,指在原有的宫廷藏菜基础 上,博采他人之长而形成的菜肴;荣菜,指低海拔的藏东南地区食用的饮食。四大风味中尤以卫藏风味影响最广。藏餐中有代表性的菜品是牛肉、烧羊、糌粑、酥油 茶和青稞酒。藏餐的口味讲究清淡、平和,原料以牛、羊、猪、鸡等肉食以及土豆、萝卜类等蔬菜组成。传统的待客宴席由奶茶、蕨麻米饭、灌汤包子、手抓羊肉、 大烩菜、酸奶6道食品组成,包含民族习尚。

据自治区烹饪餐饮饭店业协会的资料显示,早在4000——5000年前,藏民族的祖先就生活在雪域大地,当时人们的生活十分简陋。公元八世纪,以宇妥·云 登贡布为代表的藏族医学家们,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全面总结前人经验,继承藏医的优良传统,积极吸收和借鉴中原、印度、尼泊尔、大食以及周边部族帮国的医 学精华,编写出举世闻名的藏医经典巨著《四部医典》。它的问世,标志着藏民族饮食文化进入了较大的发展阶段。此书向人们展示了西藏烹饪原料资源的丰富,并 从医学理论上阐述与饮食有关的上千种本土植物、动物、矿物细化药理功效。西藏第二次藏式烹饪发展阶段是在十八世纪。这一时期是清朝光绪统治时期,此时期是 清代筵席登峰造极的时期,种类之多,规模之大,菜肴之丰盛,烹饪之精无以形容,这时出现了筵席之最——“满汉全席”。西藏第三次藏式烹饪发展阶段是二十世 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西藏旅游事业的发展,促进了西藏饮食烹饪事业的空前大发展。在吃什么,怎么吃,怎么做的基本的问题上始终朝着由简至 繁,由粗至精,由低级到高级的方向发展,正在形成完整而又有改进的藏族饮食文化、饮食科学、饮食艺术、饮食礼教等。

走进团结新村东门的小巷子里,一家类似四合院的藏式大院里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车辆,不知情的人会以为这是个停车场。还没走进用餐楼,热情的服务员便远远地喊 到:“小姐,你们有没有约定?”记者走进吧台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座三层楼的藏餐宴座位已经被预订完,身旁一位俊俏的藏族姑娘双手捧着一只装着羊腿的巨型 碟子,她正在给顾客上菜。“我们经常来这里,今天家人聚餐,所以提早就预订了包间。”正在用餐的拉萨市民达瓦告诉记者。他还说,藏餐中的牛羊肉通过改良加 工后,原料依然还是高原的牛羊,只是烹调中的调味融合了其他菜系的特点,闻起来香、吃起来爽口。

在拉萨大街小巷中,类似这家藏家宴的餐馆数不胜数,除了烹饪正宗的藏餐之外,还会给顾客提供一些原生态的歌舞类娱乐节目,使客人完全沉浸在多元化的藏族文 化中。当然,除了藏家宴,还有一些知名度较高的藏餐店,比如八廓街的玛吉阿米、雪域餐厅、西藏牛排餐厅等。在一些小茶馆里,也有藏面、牦牛肉、甜茶、酥油 茶等。

“藏餐是食材与做法因地制宜的最极致体现,每一道菜都是藏区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些传统藏式美食的技艺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利用有限的资源和条件,藏区同胞们创造了独属于世界屋脊的美味佳肴。”西藏旅游杂志曾经如是记载。


“藏式烹饪作为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在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中,因风借力,有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极快的发展速度,作为一个地方菜系日渐成熟,它的价值也为越 来越多的人士所认识、接受,在西藏广大百姓生活及旅游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自治区烹饪餐饮饭店业协会相关工作人员说。

文章来源:敦煌周边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