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我国少数民族的春节食俗
当前位置: 敦煌旅游包车 > 饮食文化 >

我国少数民族的春节食俗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逢新春佳节,许多少数民族的食俗都各具特色,五花八门。

  蒙古族同胞称春节为"白节",正月叫"白月".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蒙古包内的火炉边,年轻人先向长辈敬献"辞岁酒",然后全家饱餐烤羊腿和水饺。

  满族同胞过春节时,家家要做血肠、煮白肉和酸菜汆白肉,主食除了高梁米、小米,最有特色的食品要数饽饽了。饽饽的品种很多,因季节不同,制法各异。春节时,做豆面饽饽,把大黄米、小黄米磨成面,加豆面蒸制而成,色黄、味香,食用时用油煎或蘸糖,香甜适口。过年时,除了饽饽,还要吃一顿辞旧迎新的鲜肉水饺。

  白族人家,年初一大清早,全家老幼都要喝泡米花糖水,预示新的一年能过上花蜜般的甜日子。

  藏族人在春节前夕,家家户户的老人都把麦粒、红豆、人参果、糌粑等食物精制成一个呈圆形的喜盒,插上五色纸花,摆在室内醒目的地方,祈愿吉祥如意。

  维吾尔族的春节家宴食品有:用大米、羊肉、葡萄干等做成的香喷喷的"普罗"(抓饭);用面粉、羊肉、洋葱等做成的"匹提尔芝达"(包子);用带骨羊肉煮制的"格西"(手抓羊肉);用面团抻成的"兰曼"(抻面);以及与汉族馄饨相类似的酸辣可口的"曲曲尔"等。此外还备有多种民族传统糕点和小吃食品,如"艾西姆桑扎"(圆盘馓子)、"沙木波萨"(炸合子),"卡依克"(花色炸食)等等。

  壮族同胞除夕这天,家家要杀猪杀鸡杀鸭,蒸制扣肉、粉蒸肉,制作叉烧肉、包粽子、糕点等美味佳肴。晚饭从下午4时左右就开始,菜肴相当丰富,八道菜中少不了"白斩鸡".有老人的家庭,炖猪脚、炖整鸡亦不可少。大户人家一般分男女两桌,男的先喝酒后吃饭,喷香的大米饭是不可少的,需做出足够的米饭备初一食用,叫作吃"压年饭",象征着富裕。

  土家族的春节宴十分丰富,一桌酒席少则12个菜,多则36个,其中有一道是白萝卜和青菜丝共炒,寓意来着清清白白;还有一道菜是煮圆子,寓意全家人团团圆圆。

    侗族同胞大年初一清早,从塘里弄几条又大又精灵的鲤鱼,煎、炸、烧、炖,摆上餐桌,再加一盘香气四溢的腌鱼,整桌菜以鱼为主。侗族人说,春节吃鱼,预兆新的一年吉庆有余(鱼),五谷丰登,余钱余粮。

  布依族鸡肉稀饭是居住在云南省巧家县布依族人农历年三十和正月初一的节日传统食品。吃鸡肉稀饭的习俗,在族内因姓名不同也各具特色。如姓梁的,当鸡肉稀饭煮好后,要由一个青年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持木杆,在屋前屋后巡游3周后才能吃饭。

  苗族有一个过年打糍粑的习俗,在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七八就要打糍粑。糍粑是用上等的白糯米用冷水浸泡后,控干水蒸熟,放入木槽或石槽内,用木锤打茸烂,再用熟油抹手后,用手捏成饼状,晾干后可炸、煎、烙、煮,也可现打现吃。糍粑不仅是苗乡的节日食品,而且是送亲馈友的礼品,新春佳节亲朋好友来往,都要互相送上几块。

  羌族在欢庆春节时,献上用面粉制成的小鸡、羊、牛,分食羊肉后将羊血洒到树林里。亲邻好友互相邀请,拜年做客,同饮"咂酒"(用青棵、大麦煮熟加酒曲拌匀,放入坛内,以草盖之酿成).饮酒方式也别具一格,大家轮流用细竹管吸饮,边吸边向坛内添清水,等其味淡后连酒渣一起分而食之。

文章来源:敦煌包车